客家新闻网

从“养”到“享”:构建幸福养老新生态

2025年03月14日 16:57 来源:客家新闻网

从“养”到“享”:构建幸福养老新生态

游德福

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,如何让老年人从“老有所养”迈向“老有所享”,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。近年来,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逐渐兴起。这种模式通过将专业服务延伸到老年人的“身边”与“床边”,为老年人打造“家门口的幸福圈”,不仅解决了传统机构养老成本高、情感疏离等问题,也为破解老龄化难题提供了新思路。

社区嵌入式养老的核心在于将专业服务嵌入社区,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多元化服务。与传统的机构养老相比,这种模式具有显著优势:一是成本更低,根据多地实践,社区嵌入式养老站点的建设成本显著低于养老机构,服务覆盖半径普遍缩小至1公里,极大提升了服务的可及性;二是需求匹配更精准,通过“15分钟服务圈”满足助餐、医疗、文娱等高频需求;三是情感维系更自然,老人无需脱离熟悉的生活环境,子女探视率显著提升。《“十四五”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》要求“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”,这种模式正是对这一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,为实现“老有所养”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。

然而,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只是第一步。在生存需求得到保障后,安全、归属、尊重与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将成为重点。近年来,各地通过分层递进的服务体系,逐步实现从“老有所养”到“老有所享”的跨越。在基础层面,社区助餐点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举措,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难、看病难问题;在发展层面,老年大学、社区文体活动等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;在价值层面,许多地方成立了“老年志愿服务队”,鼓励低龄老人参与社区服务。例如,一些社区组织退休教师、医生等专业人士,为高龄老人提供免费课程、健康咨询等服务。这种模式不仅让低龄老人发挥余热,实现自我价值,也为高龄老人提供了切实帮助,形成了“老帮老”的良性循环。

要实现从“养老”到“享老”的跨越,还需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的协同发力。在制度层面,多地通过整合政府、企业和社会资源,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。例如,一些地区通过“政府引导、企业参与、社会协同”的方式,打造了多方协作的养老服务生态。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,企业引入智能手环、远程医疗等技术手段,社会组织动员志愿者和低龄老人参与服务,形成了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。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服务质量,也为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

当然,构建幸福养老生活圈仍面临诸多挑战。普惠性与专业性的平衡、可持续性与公益性的协调、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统一,都是需要破解的难题。未来,需进一步健全政策支持体系,培育专业人才队伍,完善多元筹资机制,推动养老服务从“有没有”向“好不好”升级。同时,也要注重科技与人文的融合,让智慧养老不仅提升效率,更传递温度。

【责任编辑:彭璐】
客家新闻网版权所有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36120130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