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家新闻网

做好群众“家门口”的民生实事

2025年07月04日 11:01 来源:客家新闻网

做好群众“家门口”的民生实事

陈林

  近期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 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指出要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,发展群众家门口的社区服务,提高多样化生活服务品质。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,深入基层一线,问计问需于民,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做实做细群众“家门口”的民生实事。

  主动深入基层一线,倾听群众声音。“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,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。”群众“家门口”的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,群众最有发言权。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办公室,多到田间地头、厂矿车间、居民社区等基层一线走一走、看一看,与群众面对面交流,倾听群众的心声和诉求。要带着感情、带着责任去倾听,真正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,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,了解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,以及对民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。只有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,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,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。譬如,有些地方的党员干部通过开展“屋场会”“院坝会”等形式,与群众围坐在一起,畅所欲言,收集了大量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、教育医疗、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,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民生政策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
  精准聚焦急难愁盼,解决实际问题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,就是民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。党员干部要聚焦群众在就业、教育、医疗、住房、养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,精准施策,靶向发力,切实加以解决。在就业方面,要加大就业扶持力度,积极开发就业岗位,加强职业技能培训,帮助群众实现稳定就业;在教育方面,要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,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;在医疗方面,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,优化医疗资源布局,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,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、看病贵的问题;在住房方面,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,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,让群众住有所居;在养老方面,要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,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。比如不少地方老旧小区存在停车难、上楼累,环境脏乱差等问题,居民意见呼声较大,一些地方政府坚持问题导向,给予资金补贴和技术支持,帮助老旧小区顺利加装电梯,整治改善周边环境,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,得到群众的好评。

  着力提升服务品质,提高生活质量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,说到底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在养老、医疗、教育、托育、家政等方面的需求,让群众在生活上省心、放心、舒心。党员干部要以《意见》为指导,积极发展群众家门口的社区服务,提高多样化生活服务品质。要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,完善社区服务功能,打造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购物、餐饮、文化、娱乐等服务。要注重提升服务质量,加强服务人员培训,规范服务行为,提高服务效率,为群众提供优质、高效、贴心的服务。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、项目合作等方式,引导社会组织、企业等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供给,丰富服务内容,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。

  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把群众赞不赞成、高不高兴、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尺,着力解决好群众最直接、最迫切的问题,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众“家门口”的民生实事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【责任编辑:刘君】
客家新闻网版权所有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36120130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