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城市管家”到“民生服务员”——看赣州城管如何用“绣花针”绣出治理新图景
近日,在赣州市章贡区五洲大道辅道,水果摊贩在划定区域内整齐、有序摆摊经营,果壳纸屑落地即清,周边前来采购的市民络绎不绝。这一井然有序的经营场景,正是赣州城管队伍“刀刃向内”推进改革的生动写照。通过“身份重塑、职能再造、服务升级”的立体化变革,城管执法队伍成功转型为城市治理的“多面手”,在规范市容秩序的同时,也为市民生活提供了便利,实现了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的和谐统一。
摆摊设点的“协调员”:从围追堵截到规划引导
推行柔性执法。近年来,赣州城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,积极践行“721”工作法,印发实施《首违轻微不罚》执法事项清单,将占道经营、随意张贴广告单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20项行为纳入免责清单。为支持地摊经济发展,激发城市活力,相继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激发城市活力,打造“温度赣州”的通知》等系列举措,因地制宜在社区(小区)周边、背街小巷规范设置临时摊区,合理划定临时经营场所,加强对流动摊贩管理和服务,引导流动摊贩规范有序经营。全市(县、区)共设置便民经济区域100余处,设置便民摊点5500余个,带动灵活就业1.2万余人,有效规范了店外经营、占道经营行为,有力激活地摊经济,促进消费和灵活就业。
社区矛盾的“调解员”:从单一执法到前端服务
创新城市治理模式。为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,赣州城管积极开展“城管进社区、服务面对面”活动,将园林、环卫、市政和执法服务管理职能延伸至基层末梢,推行一个工作站、一套机制、一套人马的“三个一”管理模式,与居委会合署办公,配备必要办公用具,增设小区楼道服务人员并挂牌公示,打造“社区城管工作站”,为反映社情民意和化解矛盾纠纷搭建桥梁,构建起“城管+社区”共管共治、共建共享治理新格局。全市城管进驻服务覆盖社区319个,进驻城管队员438名,受理社区民意4.29万个,解决“两违”、环境卫生、油烟噪声扰民等问题2.7万个,处理飞线充电、堵塞消防通道等安全隐患2000余处,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1.75万个。
停车难题的“疏导员”: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服务
办理民生实事。针对居民小区停车一位难求,而部分公共停车场夜间车位闲置的实际情况,赣州城管依托“赣通停”,联合市政公用集团、市城投集团等企业连续在中心城区推出夜间共享停车位3680个,整合全市停车场资源517处,接入停车泊位10.5万个,形成“一次扫码、五区通停、先离后缴、无感支付”的智慧停车网模式,建立了“停车一张网、支付一个码、服务一平台”的全市一体化智慧停车平台,“停车难、停车乱、停车贵”民生问题得到有效缓解,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,民生品质大幅提升。
城市治理的“快递员”:从末端管理到协同共治
全民共建共治。“以前看到路面井盖破损,不知道找谁处理,现在用手机拍一拍,当天就修好了!”家住章贡区的市民刘女士感叹道。近年来,赣州城管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,推出“随手拍”小程序,市民可实时上传市容环境、市政设施、工地管理等问题,并精准定位,系统自动派单至责任部门,市民可以通过“随手拍”里的“案件查询”随时查看问题的处置情况,形成“上报—分派—处理—反馈”闭环。通过“赣州城管”微信公众号“随手拍”小程序,将市民纳入城市治理的“共治圈”,构建了政府主导、公众参与、科技赋能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。自“随手拍”小程序上线以来,市民上报反映问题18746件,责任单位处置结案17297件,结案率达到95%以上。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满意度不断增强。
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赣州城管将聚焦民生需求,以更实举措、更严作风、更优服务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,为建设“大美赣州”贡献城管力量。(记者李喆 通讯员韩剑锋 刘泰宏)
-
要闻 2025年04月30日 04:11
-
要闻 2025年04月30日 03:58
-
要闻 2025年04月30日 03:58
-
要闻 2025年04月30日 10:31
-
要闻 2025年04月30日 10:31
-
要闻 2025年04月30日 10:08
-
要闻 2025年04月30日 10:08
-
要闻 2025年04月30日 10:08
-
要闻 2025年04月30日 10:08
-
要闻 2025年04月30日 10:08